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乐队的夏天》能带给中国乐队“春天”吗?

网络大电影编辑部 网视互联 2019-12-15


作者 | 珊迪

编辑 | 阿笔


这个夏天,不仅仅只有“唱、跳、rap和篮球”,还有和热浪更配的乐队。

 

“保镖配好了吗?”

 

很显然,高晓松多虑了。

 

大大小小31支乐队,集结在综艺《乐队的夏天》节目中,现场还一派peace and love,确实,和马东说的一样,太难得了。

 

这档号称历时8个月的原创音乐节目,在1000多支乐队中选出31支乐队现场PK,第一轮就要淘汰16支乐队,最终选出这个夏天,中国乐队的HOT5。乐队PK+乐迷科普,这一次,马东带领米未,将焦点从“辩论”转移到了“乐队”。

 

节目开播后,爱奇艺最高热度6118,全网最高热度67.29,截至发稿,综艺排名第8位,豆瓣评分7.2。这样的一个开播数据,算是一个好的开始,但《乐队的夏天》若想像各大音乐节那样如火如荼地进行,恐怕还得来一波“医疗救助”。

 

《乐队的夏天》?不,分明是乐迷的夏天


“这次我们不做奇葩说了。”

 

《乐队的夏天》开始马东的第一句话就表明了米未创新的决心。然而整场下来都是浓浓的米未风,像极了《奇葩说》里穿插乐队表演。网络大电影(ID:wxs360)拉片后发现:2个小时的节目中,开场投票15分,访谈部分54分钟,乐队表演25分半,节目一共124分06秒。

 

 

如果把每一个环节拆分开来看,《乐队的夏天》能否重塑中国乐队行业,吸引新乐迷,让乐队出圈,或许可以窥探一二。

 

第一,开场互投的15分钟,像是一场大型中国乐队之间的见面会。不属于偶像选秀节目互投选C,也不同于《我是唱作人》demo互投展示音乐风格,《乐队的夏天》投票规则,是乐队资历和相互之间人气的检验。

 

投票的背后,也是节目组对于参赛乐队的一个小介绍,毕竟,还要照顾到大部分不了解乐队行业的观众。想来,这也是《乐队的夏天》为实现吸引新乐迷,迈出的第一步。从乐队出发,帮助他们收获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大众认知度和影响力。

 

第二,花式访谈。整期节目,几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访谈对话中进行。不免令人猜想,这到底是一档乐队竞技类节目还是一档访谈节目。

 

场外比错金属礼,场内的“超级音痴”人设,节目的“台柱子”马东,访谈的54分钟里,占据了80%的画面。显然,他们想通过马东的“小白”人设,塑造一条乐迷养成线。但首期节目中,有些用力过猛,一不小心,成了群嘲的”小丑“。

 

此外,访谈部分的过多,一定程度上,影响观看体验。豆瓣网友阿K~!直言:“这是个音乐节目,不是个尬聊节目,OK?这个节目的主角应当是音乐本身而不是马东本人好吧。”在我们看来,访谈应该是塑造乐队形象的辅助,而非喧宾夺主。反观隔壁《Super Band》,流程简单,重点展示选手的业务能力,乐队氛围明显好很多,整期即纯享。

 

 

第三,画面科普。专业音乐人评价该节目“乐队的风格也涉及了近乎所有风格,我想也是想改观大众一提到乐队就是摇滚的误区。从流行摇滚、独立摇滚、英伦摇滚、Funk、电子流行、爵士、Punk、雷鬼、嘻哈、民谣、迷幻复古、新金属、硬摇金属、金属核等等....覆盖面可谓是相当的大了,几乎每一个群体都有照顾到。”专业人士,当然看得懂。但马东代表的小白们,依然分不清乐队到底有多少种,甚至在看完节目科普“朋克”后,有网友只记得“‘朋’是朋友的朋,‘克’是克制的克”。

 

第四,节目画风。五颜六色的画面,一股浓厚的米未风,一度被很多媒体和网友形容为音综版《奇葩说》。马东和米未显然是想创新的,但还是没敢迈太多。即便是一个新领域,依然要打上鲜艳的米未风。

 

回到节目整体,从首期内容来看,《乐队的夏天》似乎更像是乐迷的夏天。一个乐队表演竞技节目,乐队表演仅占了1/4,且并非全部乐队的表演收录。在网络大电影(ID:wxs360)看来,对于乐队这样对于舞台现场十分依赖的音乐来说,音乐表达不应该被后置。

 

乐队破圈之路,漫漫

 

《乐队的夏天》在模式上,有着《中国新说唱》的影子。

 


2017年,《中国有嘻哈》的播出,让嘻哈从地下来到了地上,整个行业打开了新局面。尽管,后来出现了某嘻哈歌手事件,削弱了节目带来的影响力,但目前看来,中国的嘻哈行业依然出于一个上升阶段。

 

反观中国乐队的生存状况,不夸张的说,大部分比嘻哈歌手还不好过。外表看起来贩卖激情传达理想的市场,显然不能让每一个有音乐信仰的人衣食无忧。2013年有调查显示,广东地区乐队普遍只有一年只有一两次演出机会,90%的人不能靠音乐谋生。就连大热的鹿先森乐队也非全职乐队。节目中,旅行团乐队的键盘手韦伟直言:“不演就活不下去了,没有饭吃了,能演就不错了,还唠叨。”

 

音乐大环境不好,是关键因素,除了音乐节,基本就没其他专门的舞台,让乐队们被更多人接触和接受。从这个层面看,《乐队的夏天》的推出,对于这个行业来说,就有意义。目前,节目仅播出第一期,下定论还为时过早,但保守估计,不会糊。

 

首先,粉丝基础有保证。自2000年迷笛音乐节开始,音乐节遍地开花,livehouse也随之兴起,尤其近几年,这种音乐表达方式更收年轻人的喜爱。

 

《乐队的夏天》出演的31支乐队,不乏圈内大咖,面孔乐队、反光镜乐队、痛仰乐队、新裤子乐队、旅行团乐队、盘尼西林乐队等。他们或是已负盛名,或是新秀锐起,都经过了市场的检验,都是音乐节上山呼海啸的起点。不可置否,人山人海层层热浪的壮景是平台敢做的出发点,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乐队粉丝基础不会差,有受众的节目也不在怕,大爆之前的“圈地自萌”是可以保证的。

 

此外,平台有心带动,这个也很关键。《中国有嘻哈》的大爆,证明了小众也可以被大众认可和接受,《乐队的夏天》应该也瞄准了这一点。

 

音乐人们渴求表达,是能保证节目输出优质内容的重要因素。不难看出,《乐队的夏天》是爱奇艺填补年轻垂直市场的力作。音乐节扎堆举办,但与受众还是有着天然门槛,把更多的观众拉进现场,了解乐队文化和乐队音乐应该是节目的初衷之一。

 

以上。平台愿带动,音乐人想表达,重新找准节奏共同发力的话,把听众拉回现场,结果应该不会太差。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,现场要够燃,音乐要够炸,节目才看得下去,歌才听得进去,人才有可能,真的走出来。

 

写在最后:面孔乐队里的传奇人物欧洋应该是见证整个乐队发展的历史性人物,谈起94年的红磡他热泪盈眶。

 

 

欧洋: “94年 我23。”

亚东:“我觉得我们好像都没有什么改变一样 岁月没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 好像。”

晓松:“你就觉得又回到了那个大家热爱音乐 而不是热爱耍范儿的时代。”

 

愿节目不辜负大家的音乐信仰。


·END·


近期热文


互联网+文娱20年

一路折戟的《这!就是原创》

“被消失”的王晨艺

项氏兄弟电影的变与不变



商务合作 | 转载 | 加入社群 | 投稿

请联系微信

netwdj | tingting1521380492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